彭楼行政村
彭楼行政村位于马头镇东2.5公里处,一个自然村,小洪河从西北流向东南穿村而过,村中横三条水泥路,南北纵三条水泥路,硬化路面,南临太康县马头镇与柘城县伯岗乡交汇的乡村公路,道路往来通达,十分便利,北靠潘路口行政村,东邻蔡洼行政村,西连刘庄行政村,辖四个村民组,总耕地面积1343亩,总人口996人,有彭姓和李姓两个家族,彭姓在全村人口中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李姓属投亲落户。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等。
原属三里杨大队,1979年划为彭楼大队,1987年改为彭楼村委会至今。村委会驻地彭楼村。
【村名由来】
彭氏尊祖程公,明朝永乐年间,从太康县城内彭街迁居至此,当时村名不叫彭楼,原名东魁村。彭氏先人勤劳持家,资产雄厚,按古建筑设计建造楼阁,面南坐北,砖木结构,自楼建造俊工后,雄伟壮观,彭姓就依姓和楼取村名,更改东魁村为彭楼村,沿用至今。
【姓氏族谱】
彭姓尊祖程公,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迁居到彭楼村安家落户,到今己有六百余年历史,建宅院创茔源,诗礼传家,立家训建祖规,教化族人,赖先祖之功,感先祖博海之恩,数百年来一脉相承,子孙昌盛,贤达辈出,为彭氏家族争得光荣,彭氏宗族现有族众980人,家族和睦,支脉兴旺。
李姓,老家是马头镇北李庄村,是住亲戚家落户到彭楼村的,李姓在彭楼与人为善,团结乡邻,礼往常来亲如一家,2005年彭氏家族续修家谱时,李姓十六人按投亲支脉接世依辈续入彭氏家谱,以后彭楼村再无二姓。
【革命烈士】
彭如顺,1953年3月生,1974年1月参军,1977 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三七二二部队 六十三分队班长,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于越南 河口战场,革命烈士。
彭姓族谱彭氏源流序
且夫我彭氏之为彭,出於裔之贤大夫老彭,由裔周以来族支之众,遍满寰区其多,不意欲详明,而切究之,盖亦甚难,然而族虽甚大,自汉以下,凡我彭姓大抵皆以长平候宣公为始祖,史日,宣公阳夏人,盖阳夏原为太康之古郡名也,传至二十世孙,谈云字拱云,号微君,迁居江西是为江西之始祖也,余阅,夏邑之谱,始祖谈悠久公,由江西迁居夏邑,悠久公乃微君二十三世孙,长平候,宣公之四十九世孙也,至於我东魁村之彭,乃长平候宣公之四十九世孙也,谈程,明朝永乐己卯举人,程祖之后也,程祖初居城内,有先迁县西一支,今彭家庙,四柳树居住是也,程祖年老迁居东魁村,即今之居庄也,传至五世孙,谈粉生四子,长门迁于村东南七里之远,名日小彭村,三门迁於南古家桥前,后彭楼及唐里彭庄,皆三门之后也,程祖乃此五庄之始祖也。余,欲修通谱,奈仅有其心,今岁仲春,族叔永辉,永镶,永磊,兄可相,文渊,侄福秀,本天,目觐世道之礼,皆向吾日,世道乱矣,谱不可不修,皆以今修谱,只宜近取不宜远及,於是夏六月间,虽三伏之暑热,凡吾祖执事之人,他事概置寝寝.是虽未若通谱之大备而吾程祖迁之一脉,可一目而清悉矣。
马头镇中心校原副校长彭如祎书作
马头镇中心校原副校长彭如祎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