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展示
“一五”到“七五”托起法治中原梦
时间:2018-12-04 12:20:25  来源:彭祖文化网

全民普法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以“五年规划”的形式开展全民普法教育,这是我国法治历史上的一大创举,厚植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群众基础。1985年至今,走过了30多年历程的全民普法工作,折射出河南勇立潮头、勇于创新的时代风采,为法治河南建设装上了强大引擎。

起步

“一五”“二五”完成法律知识启蒙教育

发轫伊始,风正扬帆。1979年,河南省司法厅恢复重建,法制宣传成为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1985年6月1日,中共河南省委批转了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河南省基本普及法律常识五年规划》,要求各级党组织把普及法律常识同深入开展理想和纪律教育结合起来,用五年时间完成对全省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任务。当年8月21日,河南省召开第一次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一五”普法工作。

“一五”普法(1986年—1990年)主要内容是启蒙教育。我省开展了以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合同法、森林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九法一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普及法律常识活动,大力普及法律常识。“一五”普法明确提出,要通过普法使法律成为人民手中的武器。

1991年4月1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印发了河南省普法领导小组《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二个五年规划》。“二五”(1991年—1995年)普法突出“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全省各级干部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讲话》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若干问题的讲话》为先导,开展了水法、义务教育法、税法、产品质量法、统计法等专业法律法规的学习。

“二五”普法期间,各地采用法制黑板报、法制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法制教育。1995年3月,全国两会会议期间,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文化厅组织的反映河南省十年普法丰硕成果的法制文艺综合节目《法制之春》进京汇报演出,受到两会代表及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

发展

“三五”“四五”“五五”普法与依法治理双轮驱动

在全民普法教育不断深入、依法治理逐步开展的基础上,1995年底,省第六届党代会上,中共河南省委作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省”的战略决策。1996年8月28日,省委成立河南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依法治省和普法工作,时任省委书记李长春任组长,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司法厅。

1996年9月2日,省委、省政府批转了《河南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关于1996年—2000年全省依法治省工作规划》,“三五”普法(1996年—2000年)正式启动。当年9月21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实施依法治省工作的决定》。随后,省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根据省委、省政府批转的五年规划,分别制定了依法行政,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实施意见。我省形成了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人大负责地方立法、监督国家法律正确实施和依法治省工作健康开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行使法律职权,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依法治省工作格局。

1997年11月5日至7日,司法部在郑州市召开全国首次依法治省工作座谈会,时任司法部部长肖扬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我省依法治省工作规划的出台方式、领导机制、工作格局被司法部作为“河南模式”向全国推广。

2001年7月20日,河南召开全省依法治省工作暨“双先”表彰会,时任省委书记陈奎元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全面启动第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服从和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是“四五”普法的一大特点。

2006年9月4日,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等领导出席会议,标志着“五五”普法拉开序幕。“五五”普法第一次把农民作为普法对象,注重突出农村普法的公益性特征,向农民工普及基本法律常识,编印《农民进城务工法律知识问答》《农民必备法律常识》等普法类书籍,免费发放到全省近5万个行政村。

同时,“五五”期间,我省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作为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2009年,河南在全国首家以省政府名义,推动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法治乡镇、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和村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明显增强。

完善

“六五”“七五”法治河南进入新时代

2011年6月6日,省委、省政府转发了我省的“六五”规划。当年7月6日至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会议。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新目标,提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虽然仅仅一字之差,却是一个飞跃,是依法治国理念的重大提升。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法治建设位于新的历史起点上,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六五”普法开展以来,全省各地拉动法治宣传教育、法治创建活动和法治文化建设全民普法的“三驾马车”,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2016年7月29日,省委、省政府转发了“七五”普法规划,2017年2月6日,全省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拉开了河南“七五”普法的帷幕。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河南普法工作驶入了快车道。

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是普法工作的重大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七五”普法以来,我省建立并落实了“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普法责任制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厘清了有关部门的普法责任和基本任务,形成了高效运行的长效工作机制,使普法工作由普法主管部门一家“独唱”变成各部门各行业的“大合唱”。

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既是价值风向标,又是关键推动力。“七五”普法期间,我省着力加强了对领导干部宪法知识和宪法意识的教育,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和述职述法述廉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用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保障社会和谐。

集休闲、娱乐、普法于一体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长廊;依托农家书屋设立的标牌统一、设施齐全、藏书丰富的“法律图书角”;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河南特色、反映时代风貌的普法戏剧、快板等法治文艺作品;南阳市“符光录一人普法说唱团”、平顶山市宝丰县金素珍“三八红姐普法宣传队”等民间普法宣传团体涌现……“六五”普法以来,我省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让各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到法律知识,积极引导群众在法治文化熏陶中感受法治、接受法治,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氛围,让法治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根植在群众心中的坚定信仰。

战略友好单位
河南广播电视台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河南经济报社 大河网 映象网 中原经济网 河南省先进文化研究会 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 河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会 河南省烹饪协会 郑州·中国绿化博览园 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新田置业有限公司 丹尼斯大卫城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河南青联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中州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法律声明
  • 广告合作
  • 本网动态
  • 彭祖文化网是河南省彭祖文化研究院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河南省彭祖文化研究院网络部    服务邮箱: 1219849057@qq.com     呼叫热线:0371—66663808 1551716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