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显伦少将
彭显伦(1895—1958)广东省南雄县人。1925年参加农民运动,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是开国少将。
不难看出,彭显伦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清廉的一生。他从农民到将军,参加革命30多年,大部分时间与钱物打交道,但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事业,始终清贫廉洁,永葆本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在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今天,仍然很值得我们学习。
彭胜标少将
彭胜标(1909-2003),原名彭佑先,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古城农民暴动并加入赤卫队,同年10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汀瑞游击支队副中队长,红12军排长、政治部保卫队政治委员,红12军34师第101团特务连政治委员兼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苏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部改编为新四军,任新四军第二支队3团1营教导员,第三支队5团政治处主任,挺进团政委等。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七师挺进团政委,沿江支队副政委,第七师兼皖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等职,参加了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南军区第4军分区副政委,山东野战军第七师政治部组织部长,鲁南军区警备第八旅兼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第46师政委,第三野战军第35军103师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苏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3月1日因病在合肥逝世,享年94岁。
彭清云少将
解放军总参谋部纪委原副书记。
彭清云同志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科长,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兼地委第一书记,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原解放军政治学院系主任、政治部主任,总参某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总参政治部主任、通信部政委、纪委专职委员等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湘赣苏区保卫战、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山西省广灵———灵丘伏击战中担任突击队长,带领部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辽沈、平津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为培养我军中高级政治工作干部,为总参的政治工作和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十年动乱中,他坚持真理,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彭清云同志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党的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彭清云同志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坚持原则,处处以大局为重;作风民主,团结同志,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
彭清云同志,因病于1995年7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彭富九少将
彭富九,江西省永新县人,1918年出生,1933年由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六军团电台队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中央军第二局研究员、副处长、系主任,晋察冀军区二局副局长、局长,华北军区、中南军区二局局长。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广东、海南岛等战役。1950年后,历任中央军委技术部局长、副部长,总参谋部三部部长兼解放军外语学院院长,军事科学院副政委,总参谋部三部政委。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彭德清少将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交通部原部长。
彭德清是福建同安县人,1926年参加农民赤卫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晋(江)南(安)县、靖和浦中心县、同安县县委书记,闽南工农红军二支队队长,闽南红军游击队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闽南抗日义勇军独立大队长,新四军军部大队教导员,纵队团政委,旅政治部副主任,团长兼政委,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苏中军区第一师三旅旅长,华东野战军四纵十二师师长,渡江先遣纵队第四支队支队长,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二军、二十三军副军长。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枣庄、莱芜、孟良崮和淮海等著名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清任华东野战军二十七军军长。抗美援朝时期,他奉命率二十七军于1950年11月入朝参战,参加了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五次等重大战役。1954年,他调入海军工作,任华东海军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政委。参加了指挥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1958年,我军炮击金门,他组织指挥了4次海战,还组织了数十次岸炮炮击,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取得重大胜利。1965年调入交通部,任交通部副部长,1981年任交通部部长,同时担任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香港招商局董事长等职。
彭德清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他是中共第十二大代表和十二大主席团成员、第十三大代表。在中共第十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十四大和十五大特邀代表。
彭德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彭方复少将
彭方复(1911—2001)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国和彭家湾人。1911年出生,1929年在家乡参加了农民暴动,参加农民赤卫队。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红5军5纵医院当看护医院看护员,第叁次反围剿胜利后,彭方复任红三军团总医院看护排长,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四十九团卫生队队长,师卫生部部长,红六军团卫生部副部长。随部队转战南北,尤其在攻打长沙、高兴土寺和便水战斗中,不怕牺牲,全力抢救伤员,圆满完成了战地救护任务16日。一九六一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1年12月因病医治无效,于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彭施鲁少将
原国防科工委司令部顾问、副兵团职离休干部。
彭施鲁是河南省武陟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至1945年,他历任东北抗联第四军军部秘书、团政委、后方留守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支队教导大队政委,苏联红军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的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参谋,苏军驻佳木斯卫戍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共佳木斯地区委员会党委书记等职,参加了反“扫荡”、开辟松花江下游新游击区、杨木林子等战役战斗。1946年至1982年,他历任东北军政大学合江分校副教育长、副团长、东北军区军政学校副校长、第二十七步兵学校副校长、军事师范学校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军委军校部编研处处长,总参军校部、军训部副部长,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国防科工委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彭施鲁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苏联红星勋章、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彭施鲁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彭飞少将
原福州军区司令部顾问。
彭飞是湖南省永顺县人,1914年出生,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生涯中,他历任战士、干事、连长、参谋、科长、团参谋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福建省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参加了长征。
彭飞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彭飞同志(副兵团职待遇),因病于2006年10月14日在厦门逝世,享年92岁。
彭氏威武!
中国这16位彭氏开国将军你可知?
太霸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