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孩暴躁难管,一聊才知道他曾有自杀念头;14岁初二学生一提上学就头痛,检查身体却没有任何毛病;小学五年级学生一到学校就胸闷气短,说自己快活不成了……2023年9月16日,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学习困难门诊坐诊的儿科主任张鹏说,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有不少家长带孩子来就诊。
10岁男孩曾想自杀
10岁的男孩鸣鸣是被奶奶领到医院的。鸣鸣的父亲长年在外工作,母亲上班早出晚归,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吃完饭,草草写完作业就要玩手机,一拿起手机就放不下,喊都喊不动,也不出去活动。他爷爷感觉他不好好学习,一见他拿手机就生气,两人经常因此争吵,手机都被摔了。”鸣鸣的奶奶说,没了手机,孙子更不听话了,说东非得往西,时不时还发脾气。
听鸣鸣奶奶说完,张鹏又与鸣鸣聊,得知鸣鸣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家人非常关心他的成绩,给他报了很多辅导班。父母陪伴他较少,爷爷奶奶与他沟通存在障碍。鸣鸣认为自己写完了作业,拿手机放松一下也无妨,爷爷却不让他摸,这样一来,他更想玩手机了。去年,因为天天上辅导班,他感觉很累,又想着母亲花钱报班也是为他好,不能不去上,所以有半年时间他都想着要自杀。
“好学生”一上学就头痛
前几天,初二学生小李被父母带到医院。根据父母描述,孩子周末在家,一说该去上学了就说自己头痛,去学校后,时不时感觉真的头痛。父母害怕孩子头部有啥问题,遂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与孩子聊了之后,发现他学习成绩在中上等,父母都希望他成绩能提上去,他心理压力较大,断断续续的头痛很可能是因此导致的。”张鹏说,在父母的坚持下,医生给孩子做了CT、脑电图、血液等检查,结果显示没有任何问题。
11岁的林林上小学五年级,虽然学习也不错,但父母对他的学习管理非常严格,他的暑假几乎都是在辅导班度过的。压力之下,林林刚开学就感觉胸闷气短,说自己活不了了。
“父母非常担心孩子身体出问题,过来之后坚持住院检查,拍了胸片,做了心电图和血液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张鹏说,他给两个孩子及其家长做了心理疏导,孩子们住院两三天就出院了。
要在家长身上找原因
“孩子出现问题,家长要先找自己的原因。比如辅导班,大人想着自己上班太忙顾不上辅导孩子,就给孩子报了辅导班,然而,如果孩子上辅导班感觉太累,是不是可以少报一些?还有手机,现在整个社会的环境与以前相比不一样了,手机也是孩子接触外界的一个渠道,在学习之余是否可以适当让孩子看会儿手机?很多家长自己都控制不住玩手机,如何要求一个孩子自律?”张鹏说,家长总在吵孩子,孩子就不愿意说出心里话,像鸣鸣一样,有半年的时间都有自杀的念头,家人却一无所知,一旦真发生什么事,估计追悔莫及。
像鸣鸣这样的情况,张鹏认为是家人的原因更多一些,在给鸣鸣做了心理疏导,给大人做了行为指导后并未开药。不过,小李和林林不一样,张鹏根据情况给他们开了一些安慰剂、维生素和神经调节药物。他说:“根据孩子的心理情况,做好疏通后,对比较敏感的孩子,就告诉他身体没问题,补充点维生素就好了。对心理耐受力比较强的孩子,会告诉他,这是精神压力太大导致的,做一些行为指导,放松下来,身体不适就会慢慢缓解。”
张鹏向患者家长了解情况杨岸萌 摄
张鹏说,学习困难门诊从2023年3月开诊至今,已有50多人前来就诊。根据诊治情况,他发现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处于正常水平,且大部分孩子的成绩都在中等偏上甚至更好一些,但是,越是学习好的孩子,压力越大、精神越焦虑。
“我们的诊疗,以通过给孩子做心理疏通、给家长做行为指导,构建一个科学、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主,一般一两次就好,复诊三四次的不多,孩子的问题都不大。”张鹏说。
编辑:彭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