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文化网讯】(记者:彭义博)长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23年1月9日召开,长春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秸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飞参会,并为长春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变肉工程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
在长春参加长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彭飞代表带来的议案是《推动秸秆变肉三产融合,促进长春乡村振兴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吉林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持续发力,乡村振兴步伐不断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和打造全国“大肉库”,不断向“2025年全省肉牛发展到1000万头,其中存栏600万头,出栏400万头,肉牛全产业链达到2500亿元”整体目标迈进。
长春市紧紧围绕“全年肉牛发展145万头,力争突破150万头”等目标任务,坚持全产业谋划、全链条发展和全要素保障,上半年,全市肉牛发展达到110万头,同比增长27.5%,肉牛存栏80万头,同比增长27.4%,出栏30万头,同比增长27.7%,肉牛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养殖规模持续扩大,长春市推行良种化选育、标准化养殖和规模化布局,肉牛产业研发创新中心即将在省农科院组建,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创建项目通过省、市评审,启动标准化养殖场标准编制工作,4个肉牛特色小镇、20个养殖强镇、300个养殖大村启动建设。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推广性控繁殖技术,省外引进基础母牛4500头,存栏达到52万头。
当前“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吉林省千万头肉牛工程牛劲十足。现据主体政策和具体表现,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建议如下:一、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 强化政策导向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青(黄)贮窖、储草棚和裹包收贮等设施设备。大力推广青(黄)贮、氨化、膨化、生物和全混合日粮等实用加工利用技术。组织召开“秸秆变肉”工程专题培训推进会,邀请专家团队现场授课。研究设立秸秆饲料研发中心,制定长春市玉米秸秆饲喂肉牛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肉牛产业扶持力度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将各市县区年度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向肉牛产业倾斜,重点支持基础母牛扩群和肉牛育肥生产。加大专项债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扩大“养殖创业贷”“活体抵押”等金融政策覆盖范围,开展整村授信、政策性保险和养殖圈舍抵押贷款业务,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三、有效缓解无地可用,保障畜牧业用地需求 尽快制订养殖规划和用地指标,尽可能满足畜牧业用地需求。结合畜牧经济的发展需要、环境、排污、疫病防控等因素,科学制订畜牧业养殖用地规划,简化用地办理许可手续,允许畜牧业用地的合理流转。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比如撤并后农村中小学校舍、停办敬老院房屋、乡村集体企业解体遗留厂(场)房等合适于肉牛养殖的用地,大力开展设施农业园区建设和肉牛养殖建设。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享到二三产业收益。 四、积极培育专业化合作组织,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坚持集中和散养“统筹抓、一体推、互促动”,点面结合、大小通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农户”的合作带户模式,推动实现整村推进与分户饲养相辅相成、小规模与大群体协调发展。通过深入开展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高标准创建一批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防疫规范的肉牛标准化示范场。 五、合理利用肉牛养殖产生的粪污资源,实现种养循环发展 持续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严格落实养殖场环评审批制度,积极推广应用粪肥堆积发酵、有机肥加工等技术,促进养殖粪污全量还田利用。全力打造“中心+站+点”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运行模式,建成村级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可持续循环产业,有效进行黑土地保护。
编辑:彭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