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文化网讯】(记者:彭义博)秋风送爽,丹桂飘香。9月24日上午,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为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大力发扬和学习红旗渠精神,由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河南中华文化促进会、河南省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河南大学主办,山西一建河南分公司、作文指导报社承办,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日报社大河美术馆、河南乾坤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协办的“红旗渠精神的时代意义暨红旗渠颂裴希敏大型画展”在河南省人民会堂隆重开幕。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济超,河南省委原常委、纪委书记尹晋华,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姜新文,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张立勇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词讲话。尹晋华书记做了热情 洋溢的总结讲话。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委员、副秘书长、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武伟主持会议。来自河南大学、安阳市委宣传部、林州市委宣传部、豫晋两省中华文化促进会的其他领导、社会各界等50余位专家学者莅会并勇跃发言。与会领导和嘉宾紧紧围绕红旗渠精神的时代意义和时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山西著名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山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裴希敏先生历时十数载,克服各种困难,用红旗渠精神镌刻了76米旷世巨做红旗渠长卷,诠释了一个普通书画家对红旗渠这一伟大工程及精神内函的敬畏和颂扬!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滋养着中华民族不断壮大, 而红旗渠精神正是中华文化中璀璨夺目的明星。 只有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 才能创建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弥久历新,永不过时! 20大胜利召开的号角已吹响, 我们伟大祖国生日礼庆的烟花已飞跃而起, 我们坚信,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伟大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红旗渠是20世纪60-70年代,林州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红旗渠和大寨梯田、挂壁公路一样,是人民群众战天斗地、改造自然、造福千秋万代的水利工程。在严重缺少资金与技术的困难年代,完全靠着发挥人的主观动能、不计代价、不计牺牲而建成。它不仅是造福百姓的历史性工程,更是激励人民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活教材。
本次展览,展出裴希敏以太行山为主题的各个时期创作的多幅作品。其中《红旗渠》长卷无疑是其中份量最重的扛鼎力作。巨幅长卷《红旗渠》长76米,是裴希敏深入红旗渠所见、所感、所得,用创作的方式歌颂红旗渠精神;在整体布局和绘画元素上,涵盖了中国山水画几乎所有的细节,山峦起伏与引水工程纵横铺陈相互融合,形成全景式、鸟瞰式的构图,作品饱满开张、磅礴大气,朴厚丰富、气吞山河,堪称传世之作。
置身画境,把大家带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林州人民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奋斗历程、物资匮乏、装备简陋、技术落后的条件下,“千军万马战太行,一锤一钎干革命”的奋斗历程与英雄事迹。
编辑:彭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