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文化网讯】(记者:彭义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经济大省“勇挑大梁”、考察河南时“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殷殷嘱托,精准回应中央政治局会议“有效释放内需潜力”的重大部署,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积极发挥智库作用。8月20日下午,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会长姚俊卿一行赴《中华豫菜大典》编辑部开展专题调研,实地察看典籍编纂进展,并就豫菜文化挖掘整理、方志资料整合利用、以及如何以“中原味道”赋能文旅融合、助力河南在高质量发展中“勇挑大梁”等关键议题,与编辑部团队进行了深入座谈。
座谈会上,《中华豫菜大典》总编辑舒升首先详细汇报了该书的编撰进展。姚俊卿会长认真听取汇报后,对编辑团队为系统梳理豫菜文化脉络、讲好中原美食故事所付出的辛勤努力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大典编纂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豫菜作为中原文化的“活态传承”,其深厚底蕴是河南链接历史与未来、文化与经济、城市与乡村的“黄金纽带”,更是撬动内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强大战略支点。
姚俊卿会长指出,《中华豫菜大典》的编纂,不仅仅是饮食文化的系统梳理和地方历史记忆的有效留存,更要成为河南省以美食文化赋能文旅强省建设、助推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战略性支点。他强调,典籍编纂必须兼顾“文化性”“方志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并以此为基础,系统性构建“三力合一”的河南美食文旅发展新范式,即:
提升“品牌引领力”,构建高位统筹的顶层设计。姚俊卿会长建议,典籍编纂要服务于河南“中原味道”品牌标准认证体系的构建,借鉴“米其林指南”等成功经验,打造我省美食文旅的权威“指南针”和品质“金字塔”,为形成全省统筹、高效协同的治理新格局提供文化支撑。
强化“文化传播力”,打造引流全国的现象级IP。他强调,要通过典籍编撰,系统挖掘豫菜背后的黄河文化、宋代美学、丝路故事,为打造如“出圈”神曲《豫菜豫菜》、大型美食纪录片《重读中原》等现象级文化IP提供源头活水,将豫菜文化的巨大“势能”转化为市场流量和消费需求。
重构“产业融合力”,构建价值倍增的全链条新生态。姚俊卿会长指出,大典的编纂应促进“豫菜+”深度融合,夯实“豫菜+现代农业”的产业根基,如推动“豫农精品”与“豫菜名店”的产销对接,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同时,要深化“豫菜+文旅消费”融合,系统开发沉浸式主题线路,将美食从景区的“背景板”变为吸引游客的“主角戏”,实现“一棵菜”到“一道菜”,再到“一条龙服务”的价值倍增,助力河南建设农业强省和文旅强省。
在具体编纂细节上,姚俊卿会长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一要强化史料严谨性,深入结合地方志中“食货志”“民俗志”等相关篇章,对豫菜起源、演变、流派进行多维度、交叉考证;二要突出地域特色,重点收录具有河南地理标志的食材及对应菜品,展现豫菜独特的地域风貌和文化内涵;三要注重活态传承,通过访谈豫菜非遗传承人、老字号厨师,深入记录濒临失传的烹饪技艺,增添典籍的实践价值;四要严格标准,真正挖掘出一批代表中原烹饪技艺最高水平的“大工匠型”烹饪大师,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为豫菜活态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此次姚俊卿会长领衔的专题调研,不仅为《中华豫菜大典》的编纂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和路径,更是一次深入践行中央和省委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它将有力推动地方饮食文化与史志研究的深度融合,促进豫菜文化与河南文旅产业的有机结合,为后续河南地域文化资源的系统性挖掘、整理与传承奠定坚实基础,助力讲好新时代河南故事,将河南打造成为中华美食文化高地和重要的美食旅游目的地,为经济大省“勇挑大梁”贡献独特的豫菜智慧与力量。
编辑:彭咨龙